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热点381人已围观
简介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减税及支出法案已提交到美国参议院,在已持续逾24小时的“马拉松式”修正案辩论中,其最终命运仍前途未卜。这项法案计划延长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通过的 ...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大而美”减税及支出法案已提交到美国参议院,在已持续逾24小时的电气“马拉松式”修正案辩论中,其最终命运仍前途未卜。化已或令南宁市某某车业制造厂这项法案计划延长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通过的落后企业和个人减税措施。为弥补税收损失,亚洲法案提议取消对风能、法案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的美国补贴。
但分析人士警告说,雪上这一举措将加剧美国在“电气化竞赛”中的加霜劣势。据美国彭博社7月1日报道,大而美南宁市某某车业制造厂自2000年以来,电气美国电气化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化已或令能源结构转型已大幅落后于亚洲。落后如果新能源项目的亚洲补贴遭到取消,美国的法案电气化进程将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架空输电线路 彭博社
英国新能源智库Ember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电力需求的增长正推动亚洲经济体大力发展基础电力设备制造业,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电力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快速提升,电气化水平的增速已经超过美国。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电气化水平在过去20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增长。
Ember的研究员达恩·沃尔特(Daan Walter)表示,对于希望发展经济的国家来说,电气化是当今“更为重要的竞赛”,使用电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电动汽车制造等支持电气化的行业也比其他行业增长得更快。
英国《金融时报》5月曾报道称,美国洛基山研究所(RMI)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接近30%,而美国和欧盟近些年一直稳定在22%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电气化水平已明显领先于美国和欧盟,“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个主要的电气化国家”。

彭博社分析称,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是化石燃料的进口国,因此推动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的首要任务。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美国则没有采取同样的激励措施。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节节攀升,美国的电力供应正面临巨大的压力,设备和人员短缺、监管障碍等因素使得美国难以建设能源供应。
彭博社指出,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计划取消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的补贴,一些参议员提出的修正案还试图打击使用中国组件的新能源项目,这可能会阻碍美国的电气化进程,甚至导致美国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沃尔特认为,电气化滞后将使发达国家错失良机,“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电力成本。电气化升级了家庭日常依赖的技术——比如汽车、供暖和控制系统,还带来了节约。”
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6月29日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出警告:“现在正在犯下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破坏太阳能和电池将使美国在未来变得极其脆弱。”马斯克称,如果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得以实施,它将“摧毁美国数百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众议院已于5月通过“大而美”法案,但参议院6月30日开启的投票陷入了“拉锯战”。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截至当前,对参议员提出的修正案的投票已持续近24个小时,但法案能否获得参议院通过依然是个未知数。
报道称,参议院已陷入“瘫痪”状态,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图恩正在向反对法案的共和党议员施压,试图争取到通过法案所需的简单多数支持。
特朗普此前为“大而美”法案设下期限,要求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之前通过法案。不过,特朗普1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他愿意推迟期限,以确保法案在国会得到通过。他说:“我很想在7月4日完成,但我觉得7月4日完成很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进入专题: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撕裂美国Tags:
上一篇:会晤后,普京去了阿拉斯加一处墓地
下一篇:马铃薯母本竟然是番茄
相关文章
三伏天当季水果大推荐!吃对了更健康
热点三伏天当季水果大推荐!吃对了更健康2025-08-05 11:05:33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作者 ...
【热点】
阅读更多拒爆冷!德约2
热点北京时间10月5日,2025年ATP上海大师赛男单第二轮,4号种子德约科维奇对阵米克尔森。德约科维奇以7-63)和7-69)连赢两盘,连续两盘均是抢七险胜,最终德约科维奇总分2-0险胜淘汰米克尔森晋级 ...
【热点】
阅读更多日本宫崎机场滑行道塌陷 现场发现金属碎片
热点当地时间10月2日上午,日本宫崎机场工作人员在跑道的滑行道部分发现一个塌陷区域。当天,日本陆上自卫队已派遣未爆弹药处理小组前往处理宫崎机场滑行道塌陷事故。 据悉,宫崎机场经常发现美军在二战期间投 ...
【热点】
阅读更多